01 中企出海进入产业链协同新阶段
2025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创下历史新高,中企出海进入新阶段,从以往的 “产品出海” 逐渐转向 “产业链出海”“产能出海”。这一趋势下,企业的海外布局不再局限于销售环节,而是延伸至生产、研发、供应链等全链条,相应地,海外用工需求与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适应这一转变,构建适配产业链出海的用工能力,成为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02 产业链出海下的海外用工特点与痛点
在 “产能出海” 背景下,出海企业用工呈现出本地化程度加深、用工规模扩大、管理复杂度提升等特点。以往企业海外用工多以销售、运维人员为主,如今为了搭建海外生产基地,需要招聘大量生产、技术、管理等各类人才,且更注重本地化用工以适应当地市场环境。但本地化用工也带来了新的痛点,如不同国家的劳动法规、文化习俗差异大,企业难以统一管理;同时,海外分支机构分散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总部难以实时掌握各机构的用工数据,如工时考勤、人员绩效、人力配置等,导致总部与海外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滞后,影响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运转效率。
03“全球本地化”:海外用工的核心应对战略
“全球本地化” 成为出海用工的核心战略,企业需在全球层面统筹用工规划,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优化管理细节。在集团化用工管控方面,可引入跨国劳动力管理数字化系统,实现中国总部对全球员工的工时、考勤、绩效等数据的实时监控与分析,优化人力配置,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例如某制造企业通过盖雅系统,实现了 13 国 2 万员工的统一管理,既保障了本地化用工的合规性,又提升了全球产能布局的运营效率。
未来,随着产业链出海的深入,出海企业需进一步加强用工能力建设,完善合规管理体系,借助数字化工具提升全球用工管控水平,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