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盖雅观点 / 麦肯锡:人效管理落地的五个挑战和应对方案

麦肯锡:人效管理落地的五个挑战和应对方案
盖雅2023 年 3 月 30 日
  

注:本文来源于麦肯锡 在2023狮山论坛“质量增长,人效致胜”的主题分享。文中图片源于麦肯锡公众号(除标注外)。

文|麦肯锡‍‍‍‍
整理 |盖雅学苑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有时间与大家一起分享人效增长的讨论。
最近ChatGPT非常火,大家也会想未来AI过来以后,会不会对企业工作的环境都会带来一些变化?生产力会带来一些调整?有很多讨论和探讨,但最终没有答案,人效永远在提升。
当下我们又该如何提升人效,借这个时机与大家做一些分享。



为什么要谈人效?

首先我们从大环境的角度来看,机遇和挑战共存。
疫情的恢复实际上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大家可以看到经济复苏,也能感受到消费信心在提升,但同时挑战非常大,既有全球通胀的挑战,也有地缘政治,它也会影响到我们现在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增加,而且像美国的硅谷银行、瑞士的瑞信都在爆雷,导致现金的流动性也出现问题。
回到企业端我们会发现,在中国消费品行业上市公司中,按行业前30的和后30的企业效能对比分析,之间相差大概30倍,而从美国的上市公司去看,前30与后30之间差距大概也是2-3倍。我们可以看到在过程中,企业的质量非常重要,国外管理发展这么多年,质量相对来讲比较平均。
今年麦肯锡做了一个调研,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在谈论下一个中国是谁?
我们得出结论,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下一个中国如果还是中国的话,应该在哪里?关键就在于质量增长,在于我们要把后30部分的企业人效提升上去。


什么是人效?

我更喜欢把人效定义成经济学概念。
我们在谈人效时,很大程度上是指单位价值内创造的价值是多少,是经济学的价值,而不是人力资源概念。
单位时间内的经济价值的产生,两种方式,一种在固定的工时里如何创造更多价值,像业务增长的业务单元,单位时间内怎么更好地让人员能力或者他的业务Pipeline可以增长,亦或是我在创造同等价值的时候,怎么减少人工,或是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更好地发挥人的效能,推动人员效率的提升。这些都是在人效管理时可以探讨的话题。
在谈人效时,纵观中国历史这么多年,主要就包含那么几件事儿。
一是生产关系,从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本身就是一种人效的提升,生产关系在发生改变。我们从原来的隶属奴隶制到封建社会,再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大家工作关系在发生改变。其次是技术,从四大发明到现在的工业革命,智能手机到未来AI,这些都是生产工具的提升,也会促进人效提升。再者是生产过程,会有一些新的工艺更加精益。
从这三个维度发力才能对人效产生更大的影响。

如何衡量人效?

前段时间我跟一家很大的国际品牌,当他们在做人效项目时问到我,“人效到底怎么去衡量?用什么指标?”
很多时候大家探讨的是人员服务比。
这很重要,但是它是过程指标,如果人效不能最终反映到经济价值上面,它可能是伪命题,我们需要看企业整体的业务环境,如果业务在增长,加上人就可以去提升人效,如果你的业务在下降,回过头就要看共享服务现在做的这些事情有没有价值,虽然对接的服务也在增加,如果成本还是在增加,这个时候更全盘的去思考应不应该接某些服务?
很多时候,过程指标都在改善,但似乎对企业来讲没有任何的改善,因为人效价值衡量最终需要我们回到经济价值的角度,这包括产能、ROI投资回报、工时产生了多少业务价值、工厂能不能利用现有的人产生更多的价值、生产率是不能提升等等,这些人工成本能不能创造更多的业务价值。
整体来讲,我认为所有人效最终反馈到经济价值,我们也需要从经济价值来衡量人效。


人效落地挑战
我们在做人效项目过程中,大家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普遍来讲有这么五个问题。
第一,人效到底谁来做?谁是人效的第一责任人来推动这件事?
第二,人效提升是从哪入手?怎么提升人效?当时在与另外一家企业沟通的时,他向我反馈,“我们就组织效能做了两个月探讨,最后项目不做了。因为最终我们发现这个事情也讲不清楚,做完以后的价值是什么?”
第三个,企业很小,也就几百人,我还要做人效吗?大家对人效的概念是不是大企几千号人的时候才需要做?
第四个,怎么衡量人效?我们可以看到,你是人效的第一个问题关联,跟你的出发点有关,到底是哪个部门去做的,应该怎么去衡量这个价值?
最后一个是人效结果怎么不反弹,就像减肥一样,我努力把身体减好了,过了一个月又胖起来了,所以人效如何持续提升?人效提升不是运动式,持续长期的机制也很重要。
这些是我们判断的五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图源/网络

谁是人效的第一负责人?
我们认为要业务挂帅,需要利润中心或是成本中心相关的负责人。因为只有对业务最终负责,才能对最终的价值产出有认同,才会花心思在这个里面去做这个事儿,否则会变成一种对立。
有些企业会说我们是人力资源牵头做的,而且做的很成功。但实际上如果细看这些成功的企业,人力资源做的非常好,往往是因为他们理解了并代表着CEO的价值,所以本质上来讲是由总公司CEO牵头做成这个事儿,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所以一定要业务挂帅。
人力资源需要为此项目提供系统的工具方法,因为人效管理它不是一个粗暴的简单的工作,也不是简单地做一些培训,而是要基于公司未来业务的战略、方向、战斗队形,考虑组织到底应该怎么搭?你的人才应该什么样的人?
如同减肥,不是简单的不吃饭,需要我们考虑整体,要有一个项目规划,要锻炼,要训练,所以在这个项目中,人力资源里面的角色非常关键,我们需要关注公司架构是不是健康、组织是不是健康、哪些地方确实要增加人了、哪些地方应该有新的工作方式出来,以及有什么新技术诞生了,对应公司做调整。这些都是人力资源要去思考的事。
除人力资源之外,财务也非常重要,因为一切最终都回归到价值衡量,我们需要关注许多财务数据。

从什么角度出发提升人效?

人效提升的方式方法很多,但是核心来讲有几个问题要我们回答。
首先,自上而下来讲,要对接业务的发展,清楚公司三年、五年的战略是什么之后才能搭建未来组织,未来的人才队形。反过来,自下而上,每个业务部门自己要能解释和证明你创造什么价值,以及怎么衡量,哪些是关键活动,哪些活动是没有价值的。
另外作为业务部门负责人,你对于现在业界有什么新技术可以在你的职能范围内运用,行业有什么新的动向,都必须得清楚。我们的一家客户,他们发现部门70%的时间都花在低价值的工作上面,我们帮助生成了人效7问包括你认为你这个部门核心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创造什么样的价值等等,回过头来再看看你现在在做的哪些事儿没有意义,而不是一开始就盘多少人,先回过头想一想你的价值创造在哪里,核心工作的价值衡量怎么样,最关键的动作是什么
图源/网络

什么时候做人效?

人效管理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一些企业规模非常小时,人效关注的就是销售提效,例如盖雅智能排班的工作,针对核心的销售团队,如何更好地发挥和利用他的时间,他们的时间就是价值,问题是pipeline比较少,还是转换率比较低,或是其他,我们要盘这件事情,然后真正帮助企业分析。Pineline比较少,怎么帮他们拓展?转换率很低,抓不到重点,怎么让他抓重点?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没有改?
一些大型的成熟企业,也有流程冗余,我要从流程上看真正耗时的流程到底是什么?哪些决策需要单独来梳理流程,如何进行流程再造。
我们可以聚焦来看企业里目前最核心的几个业务价值流程,对应客户和价值创造,重新梳理流程。例如生产制造企业的人效很大程度上与工程师、质量管理、供应链等职能相关,因此值得考量有没有新的方式方法去改进。
最终回归来讲,我们需要关注业务现阶段想做什么事情,回过头再来想一想哪里是抓手。所以,人效管理在任何阶段都可以做,但在不同的阶段,具体的业务锚点是什么,我们要思考好,然后再聚焦讨论、拆解人效的话题应该从哪里去入手。

如何衡量人效的价值?

我们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从利润中心出发,另外是从成本中心出发。
成本中心角度就是节流,如何用更少的人和成本完成同样的工作量,例如我们可以从单位工时的工作量角度出发,看一看售后服务这个岗位,可以查看他的服务单数跟电话量,以及和服务人数比等过程性指标。
同时,这些指标问题也可以关联到利润中心,如何用同样多的人/成本创造更多的收入,我们需要将售后的电话量重新对焦到业务,例如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电话投诉量,回头看电话投诉量是通过什么去驱动的,是产品质量不好,还是其他原因,这件事情要联动去看,这并不是在电话服务中心里面打电话就可以解决的。
所以,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不能局限于内部,需要往前走一步,才能更全面、更本质地看待人效衡量这件事
图源/pexels

如何保障人效的可持续性?

我们做了一系列努力之后,如何确保人效的结果不反弹,也是需要关注之处。
我们认为有几个重要的关注点,第一个是可视性,要持续监控人效提升各阶段的达成情况;其次是责任化,未达成预期的人效举措责任到人,挖根寻因并改善;其三是工具化,如果想人效长效落地,我们需要固化工具表单/数字化看板等持续衡量人效提升的收益。
麦肯锡以制造业为例,我们将人效提升分为L1-L5五个阶段,建一套可持续的管理体系和机制。
  • L1需要我们自己去畅想、了解现场,将每个部门的人效进行标记,哪些是人效的重灾区,需要红黄绿灯标记一下,可能调整的空间是什么,并不是所有的红灯就有问题,红灯是拿出来探讨和验证;

  • L2就需要我们验证、讨论这个数字,如果真的要去提升人效,大概要聚焦在哪几个举措上,每个举措大概会产生多少价值;

  • L3要真正关心落地的路径是什么;

  • L4要关注的是最初的目标是否真正实现了;

  • L5是回到财务报表上,衡量人效。最终所有的数字都要回到财务报表。

图源/pexels
体系一旦搭建好之后,每周都与领导一同观察数据,大概数字是什么、现在情况怎么样、哪个部门有红灯、红灯背后的问题在哪,并不是红灯就有问题,红灯是大家拿出来探讨。
这个过程中,本质上就是希望大家专注,挖掘没有做到的原因和问题在哪里,以及该问题是不是当下紧急要解决的痛点,如果不是,那就可以缓一缓。
不同阶段都去深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问题要责任化,各自阐述问题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解答这些问题,也需要有长效机制保障,例如有定期的小范围的会、中范围的会、大范围的会去集中探讨。
总之,人效管理这件事情很不容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科学,我们既要想得很周全,因为这个话题又很敏感,所以我们要保持小范围、中范围、大范围怎么去沟通的机制和方式
扫码回复论坛回放
获取2023狮山论坛回放链接
以及《典范实践案例集》第二辑


以及《典范实践案例集》第二辑

盖雅学苑是盖雅工场旗下的管理知识输出和交流平台。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咨询热线 400-629-6868

扫码了解更多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

扫码了解更多

上一篇 文章
向隐形冠军学习:聚焦人效,用时间管理提效益
注:本文来源于盖雅工场联合创始人兼CEO+章新波+在2023狮山论坛“向隐形冠军学习:聚焦人效,用时...
伽蓝:人效提升,要先为一线员工注入数字化动力
通过数字化让员工也感受到更多的温度、更多的关怀。
相关推荐文章

零工经济茶饮业内卷破局,从人力管理入手

人效企业如何真正做到将本增效? 4大案例为你支招

零工经济灵活用工纳税新规出台,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盖雅工场
劳动力管理系统
我们始终关注劳动力管理领域,时刻为您创造劳动力管理价值
体验DEMO演示

产品推荐

智能排班
算法云实现多种优化目标,数据洞察助力企业转型决策,开箱即用
了解详情
实时考勤
数据实时准确,异常自动校验,让复杂考勤变得更简单、更省钱
了解详情
精益工时
精确追踪工时控制劳动力成本,打开工厂绩效的黑盒子,透明可视
了解详情
销售绩效
优化销售队伍的指标和奖金管理,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推动企业业绩增长
了解详情
劳动力分析
实时可视化劳动力数据看板,多维度交叉数据分析,打破数据孤岛
了解详情
人事薪资
重塑混合劳动力队伍的数字化员工体验,助力敏捷强韧组织
了解详情
SAP SuccessFactors
涵盖核心人事信息、排班考勤薪资、员工自助全流程,全新云端体验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