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盖雅观点 / 稻盛和夫:我一生的成就和思考,都归结于一个字

稻盛和夫:我一生的成就和思考,都归结于一个字
盖雅2022 年 8 月 30 日

 是新朋友吗?点击“盖雅学苑”关注我们

回复“1”领取盖雅学苑精选文章电子书《激活》



8月的尾声,一条消息从日本传来:著名实业家、京瓷名誉会长稻盛和夫于8月24日去世去世,享寿90。
他的离开牵动着无数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们。在不少国人的心目中,稻盛和夫与“经营之圣”之间可以直接划上等号。迄今为止,他是唯一一个创造了三家500强企业的经济学家,被世人称赞为“日本经营之神”。
1959年,27岁的他创立了京瓷,仅仅十年之后,京瓷跻身世界五百强;1989年,年过半百的他再次出马,创办第二电信(KDDI),于2007年进入世界五百强。
时至今日,他都保持着一人创建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纪录。
78岁又临危受命,将濒临破产的日航扭亏为盈,仅用一年时间,又带领日航做到行业第一。

注:本文摘编自稻盛和夫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人民邮电出版社,翻译:曹寓刚、曹岫云),这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后一本巨作。


 文|稻盛和夫
本文共6332
建议先收藏后阅读



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评价过稻盛和夫:“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说他是企业家,因为他一生的商业成就令人瞩目;说他是哲学家,因为在他的书中我们感受到他成功的原理如同哲学,他坚信“世间万物,始于心,终于心”,商业如此,管理亦然。
稻盛和夫先生将其一生的成就、学习、思考都归结于一个“心”字。
今天,巨星陨落,愿他的思想能常随我们。



是否适合当领导者,由“心根”决定

当我还在经营的现场工作时,我选择下任领导者,判断他是否适合的基准,就是看他拥有怎样的心根。

所以,我所提拔的对象,既不是头脑清晰的人物,也不是知识丰富的秀才,而是根据我的判断,具备了优良人性的人。不管才华多么出众,只要表现出“只为自己”的、野心家式的人物,我是敬而远之的。

我所推举的是多少有点愚钝,但既谦虚又勤奋的好人。这多半是由与生俱来的素质决定的。

首先,判断这个人的依据,就看他具备怎样的心根。

但另一方面,如前所述,有的人尽管原来具备高尚的人格,但在获得成功后,傲慢起来。难得磨炼好的人格,却不能维持,结果走向没落。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就是说,人格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变化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放在脑子里。事实上,具备了优良的人性、获得了杰出成就的经营者,因为接受周围人的吹捧和奉承,真的相信杰出成就的取得全是靠自己的实力。这样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傲慢起来,甚至营私舞弊,导致企业无法顺利经营,玷污了晚节。这种事情时有耳闻。

因此,这个人将来会怎样,仅看他现在的性格,无法做出透彻的判断。更何况,对于下一任领导者、准备接任事业的重要人物,更不能仅看他当下的性格,就做出决定性判断。

那么,什么样的人物,才适合当领导者呢?

那就是那些一贯勤奋埋头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心性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手握权力,也不太会心生傲慢,不会堕落。就是说,在人生中,他们掌握了优秀的哲学。

我认为,所谓人格,可以用“性格 哲学”这个算式来表达。所谓哲学,简单来说,就是思维方式。

在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素质,即性格之上,再加上思维方式,就能明白这个人是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度人生的。如果忽略这一点,就无法把人看透。



能否邂逅“命运之师”,取决于“心根”

为了度过美好的人生,努力磨炼和提高心性这种“自助”努力当然是必要的。

但另一方面,与明师相遇也不可或缺,这样的人能引导我们的人生走向更好的方向。所谓人生,也可以说是相遇的积聚。好的相遇能帮助我们磨炼和提高心性。

那么,要遇到这种可以被称为“命运之师”的人,该怎么做才好呢?这完全取决于自己具备的“心根”。

就是说,即使与能帮助自己开拓人生的老师相遇,但如果缺乏接受对方建言与支援的诚心,缺乏积极的、纯粹的愿望,就结不了善缘。

回顾过去,我自己也是靠了与各种各样的人命运般的相遇,才得以度过非常幸福的人生。说到命运般的相遇,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为我打开中学升学之路的老师。我小学毕业时还是战争时期。毕业前,我报考了一所旧制名门中学。因为平时学习不用功,自然没能考上。

当时,没有考上初中的孩子,一般都会上两年国民学校的高等科,之后参加工作。我也因循前例,进入了国民学校。前面已经讲过,当时因身体不适去看了医生,被诊断为肺结核的初期症状肺浸润。不久,战火蔓延,我所居住的鹿儿岛地区也多次遭到空袭。

在那种艰难的状况下,有一天,国民学校的班主任老师来到我家,向我父母提出要求,“无论如何都要让和夫上中学”,他甚至为我递交了升学志愿表。考试当天,这位老师扎着防空头巾,手拉手地把发着低烧的我带到了考场。但是,由于身体很糟糕,这次考试还是没能合格。

这时候,父母和我都死心了,已经决定“放弃了,不去考初中了”。但老师再次来到我家,说:“还有一所私立学校可以报考,无论如何都要让和夫上中学。”而且,老师还说,志愿书都已经帮我提交了。

被老师这份热情所鼓舞,我参加了私立中学的考试,这次总算考上了。

如果没有老师的再三劝导,我只能带着高等小学毕业的低学历,踏入社会了。在高中时与班主任老师的邂逅,也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战败后,以前的学制改变了。升入初中的学生三年后可以毕业,想继续学习的人可以免试升入新制高中。上到高三,在毕业前夕,我就想找工作就职了。

但当时的班主任老师说,“稻盛君应该上大学”,他还两次来到我家。因为家中贫困,父母不赞成我这个老二去上大学。但老师说:“稻盛君的成绩非常好,高中毕业就找工作,太可惜了。”“学费开支可以靠奖学金,再打一点零工,应该就行了。”老师满腔热情,说服了我的父母。

我又一次被这位老师的热情所推动,进了大学。

乐于感谢,能消“恶业”

无论何时何事,都以感谢之心应对——这其中实际上隐含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某种灾难降临时,既可能消去一直折磨自己的“业”,也可能唤来新的灾难。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应对灾难时的那一颗心。心中描绘的景象会成为现实。

佛教用“思念造业”这个词来表达。就是说,心中所思,会成为业,即成为“原因”,原因制造出现实这个“结果”。

这种“原因与结果”交织而成的法则,在这个世界上俨然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佛教认为,造业的并不只有思念,行动也会造业。这个业一定会作为现象显现。过去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口的话,或是偶然做出的行为,都会成为业,在某个时候,这个业会变成灾难,降临到我们头上。

在遭遇灾难时,我们会手忙脚乱、惊慌失措、痛苦挣扎。所以我们都希望尽可能避免灾难。但是,不管想了多少好事、做了多少好事,过去所造的业在作为现象显现出来之前,是不会消失的。

而当灾难到来时,如果我们的心态不对,就可能唤来更大的灾难。避免这一点的方法就是“愉快”地接受灾难。如果受了伤,就要想:“啊,还好,只受了这么点伤就完事了,没有惨到身体都动弹不了。”如果生了病,要感到高兴:“就这点病,动个手术就能治好,真幸运。”

灾难发生,意味着消业。大的灾难能够消业自不必说,即使是很小的灾难,也能消业,所以应该高兴。即使心里不这么想(即高兴不起来),也要使用理性让自己高兴起来。这很重要。只要能够感到高兴,自然就能够心怀感谢。不管遇到什么灾难,都能高兴,都能感谢,那么,过去所造的业就会消失殆尽。遭遇灾难时要感到高兴。

给予我这个珍贵教诲的,是我的人生导师——原临济宗妙心寺派管长西片担雪法师。我在许多事情上,都曾向他请教。

以前,京瓷在没有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制造和提供了医疗用的人工膝关节。这件事,媒体曾广泛报道,并对京瓷展开了激烈的批判。这事是有原因的。

当时我们获得了制造和销售人工股骨关节的许可。医疗界又向我们提出制造膝关节的强烈请求,而且他们是急需。在他们的催促之下,我们制造了膝关节。尽管有这个背景,但我对此不做任何辩解,只是反复道歉谢罪。京瓷总部门前,接连几天布满成排的摄像机,电视上多次播放我低头谢罪的镜头。

我身心俱疲,于是前往法师处请求指点。法师像往常一样沏好了茶,仔细聆听我的倾诉。然后对我说:“很好啊,灾难降临之际,也就是过去造的业消失之时。遭受这么一点批判就能消业,所以必须庆祝一番啊。”

一心想着法师肯定会安慰我,没想到法师竟然这样说,我觉得他这话未免冷漠无情。

但是,仔细咀嚼了这段话,我觉得我的心灵被治愈了,深感慰藉。活着从来不遭遇灾难的人不存在,灾难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以意想不到的形式袭来。这种时候,不能意气消沉,不能堕入绝望的深渊。

“这么一点事就能消掉过去的业”,要为此高兴,并予以感谢,然后跨出新的一步。可以说,这是度过人生这一严酷旅程的“秘诀中的秘诀”。



首先为身边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如果我坚持以前的理念——公司的存在是为了将自己的技术发扬光大,京瓷恐怕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巨大的成长发展了。

京瓷后来的急速成长,就建立在“追求全体员工的幸福”这一坚实的利他基础之上。

公司首先就是为了在其中工作的员工而存在的。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实现全体员工的幸福。这是企业经营中最为根本的利他精神之所在,用这样的理念去经营企业,就能与员工产生共鸣,获得他们的认同,他们就会不惜一切努力予以协助。

讲到“利他之心”时,如果一下子上升到“为了国家”“为了社会”等宏伟高尚的理念,那么从公司一般员工的角度来看,那就成了与自己无关的“他人的事情”。这样的话,就无法点燃他们的热情,他们就不会不遗余力、拼命工作。

“利他”这个词的意思本来就很简单。“有利于他人”,就是先人后己,把“为自己”放后面,优先“为他人”。比如,思考为了邻居可以做些什么,尽己所能做一些关爱对方的事情。

利他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绝不是什么需要大张旗鼓的行为。如果有家庭,首先就要做一些让家人幸福的事情。如果在工作,就要为职场同事、为客户做力所能及的事。此外,还要尽可能为自己所在的街道和地区做有益的贡献。

只要有利于他人,不管事情多么细小,都是利他的行为,在利他的行为中萌生的利他心,像花朵一样绽放,由此,再向着人最高尚、最美好的行为进一步扩展。

在我自己的人生中,说到最早的利他行为,我就想起小学时代,我作为孩子王,带着几个小伙伴到处玩耍的事情。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到处玩耍。母亲总是为我们这群顽皮的孩子准备好点心——满满一锅蒸好的红薯,这在当时算是奢侈的美食了。一看到热气腾腾的美味红薯,忍不住就要伸手。但我硬是忍住这种冲动,先分给小伙伴们,再把剩下的留给自己。现在想来,那就是作为孩子王的我,当时所能做的最大的利他行为了。

他人优先,将自己放在后面,这是做人的朴素而单纯的行为。而这种微小的行为,对于我而言,就是利他心的萌芽。



企业重建,第一步就是统一思想

在参与重建日航的时候,我所做的事情,就是改变全体员工的“心”,让大家拥有同样的思维方式。

日航宣告破产,我出任会长时,企业再生支援机构已经拟订了重建计划。就是说,“做什么、如何做,才能重建日航”的计划草案已经准备好了。

但问题是,没有人来执行这个计划。

说实在的,企业破产,说明包括领导者在内的全体员工,都持有一颗导致企业破产的“心”。不改变这颗“心”的状态的话,那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策略,重建工作都无法奏效。日航的重建期限为三年,我自己也抱定信念:三年一定要干成。

因此,我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能在一线执行重建计划的干部。

我和我从京瓷带来的董事一起,制订计划,召集日航的经营干部,实施为期一个月的领导者教育。

不出所料,内部出现了各种反对声音。

一方面,认识到领导者教育的重要性的人非常之少;而另一方面,公司处在破产这一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却要召集全体干部,不紧不慢地每周举办好几天的学习会,对此,许多人抱有抵触情绪。

尽管如此,我仍强调这件事的重要性,并且每周一次由我亲自讲课,好歹把领导者教育搞起来了。在这个学习会上,我讲的既不是组织管理的方法,也不是什么技巧、手段,我首先阐述我在迄今为止的经营者人生中一贯珍视的思维方式、理念和行动规范,也就是所谓的“哲学”。

其中,“拼命投入工作”“不忘感谢之心”“保持谦虚坦诚之心”,等等,都是孩提时代父母或学校老师教导的东西,都是以朴实的教诲和道德为基础的思维方式。

当初,干部们听到这些话,也不掩饰疑虑和困惑,不少人表示不满:“为什么这些连小孩子都懂的东西,现在还要让我们来学?”对于这些人,我经常会讲这么一番话:“大家都说这些道理非常幼稚,理所当然,十分简单,但是,这些道理或者说思维方式,作为知识,大家或许具备,但根本没有掌握,更没能实践,这就是招致公司破产的元凶。”

我这样强调,坚韧不拔,不断诉说。

结果,一个人、两个人……表示理解的人不断增加,最后,所有人都态度谦虚起来,开始认真聆听我的讲话。如此这般开始的领导者教育,授课对象不久就从全体干部扩大到一般员工,这个学习会后来发展为以全体员工为对象的“哲学学习会”。

最后,公司内部还制定了日航哲学手册。哲学渗透到了员工们心里,公司的业绩也随之飙升,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果。



员工心变,公司巨变

过去的日航,只有所谓的精英才能进入经营中枢。这些人毕业于一流大学,但几乎没有在一线流过汗,只会用大脑制订计划,通过“上意下达”的方式管理公司。

不了解现场,就无法经营好企业。首先要改变这种结构。于是我大幅改编组织,让在现场辛苦工作的人参与经营。

仅对组织进行了这样的改造,一线员工的热情就一下子高涨起来,他们工作积极主动,生气勃勃,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凭自己的意志,最大限度地做好能做的工作。“自己也承担着企业经营的一部分责任”,这种主人翁的感觉,戏剧性地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态度。

此外,我还经常访问工作现场,借此机会与那里的员工直接交流。

我讲述日常工作时应抱的心态,同时要求他们以“利他之心”服务客户。特别是直接与乘客接触的空乘人员和飞行员,他们的心态是直接决定公司方向的关键要素。如果他们的服务足够贴心,乘客就会选择再次乘坐;如果他们服务马虎,乘客就会离去。他们直接左右公司的命运。

在空乘人员面前,我这样说:“‘下次还想乘坐那架飞机’,要让乘客产生这种想法。日航要想脱胎换骨,变成乘客喜欢的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大家的‘心’。接待服务不能只讲形式,必须对乘客充满感谢之心,充满亲切、温暖和关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公司的重建就无法实现。”

哪怕是机长和乘务员进行的机内广播,也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带着关爱之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我拜托大家开动脑筋,将心中的感谢和款待之意用语言表述出来,努力做好机内的广播工作。

我还说,以好心发起的行动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抱着这样的好心做事情,就是在各自人生的田园中播撒幸福的种子。我不知道自己的话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员工们的心灵发生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被大水围困、形同陆地孤岛的机场里,员工们为在此避难的当地民众提供食品和毛毯。有一位乘务员,用新鲜米饭制作饭团,分发到被长时间困在机舱内的乘客手中。对搭机赶往灾区的日本红十字会救援成员,据说机长发表了温暖人心的慰问广播,还有乘务员悄悄地在他们托运的行李里放入慰劳和鼓励的字条。我还听说,有一位单身前往关西和家人团聚的老妇人,因为乘坐的航班被取消而非常焦急,一位没有当班的日航员工陪着她,设法利用多种交通工具,把她送到了关西的机场。

所有这些,员工手册中当然没有,也没有任何人向他们发过指示。如同身在战场一般,在时刻变化的现场,“现在该为客人做什么”,员工们都主动地思考,自发地采取行动。

日航的重建,并不只在于重建计划进展顺利,这是一场真正的“心之改革”。每一位员工的思想都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盖雅学苑是以公益为发心的人力资源知识输出和交流平台,我们属于盖雅工场。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咨询热线 400-629-6868

扫码了解更多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

扫码了解更多

上一篇 文章
项目上线 | 迈恩德携手盖雅,重新定义劳动力管理
盖雅工场携手迈恩德,以智能考勤和精益工时,重新定义劳动力管理。
线下活动+|+人效提升支撑企业降本增效
盖雅工场将持续通过数字化劳动力管理,赋能企业人效提升,助力客户成功。
相关推荐文章

零工经济茶饮业内卷破局,从人力管理入手

人效企业如何真正做到将本增效? 4大案例为你支招

零工经济灵活用工纳税新规出台,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盖雅工场
劳动力管理系统
我们始终关注劳动力管理领域,时刻为您创造劳动力管理价值
体验DEMO演示

产品推荐

智能排班
算法云实现多种优化目标,数据洞察助力企业转型决策,开箱即用
了解详情
实时考勤
数据实时准确,异常自动校验,让复杂考勤变得更简单、更省钱
了解详情
精益工时
精确追踪工时控制劳动力成本,打开工厂绩效的黑盒子,透明可视
了解详情
销售绩效
优化销售队伍的指标和奖金管理,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推动企业业绩增长
了解详情
劳动力分析
实时可视化劳动力数据看板,多维度交叉数据分析,打破数据孤岛
了解详情
人事薪资
重塑混合劳动力队伍的数字化员工体验,助力敏捷强韧组织
了解详情
SAP SuccessFactors
涵盖核心人事信息、排班考勤薪资、员工自助全流程,全新云端体验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