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盖雅观点 / HR理解业务,究竟是要理解什么?

HR理解业务,究竟是要理解什么?
盖雅2022 年 7 月 19 日

 点击上方“盖雅学苑”关注公众号

回复“1”领取盖雅学苑精选文章电子书《激活》

 文|李斌
本文共2502
建议先收藏后阅读


组织中的职能部门,尤其是人力资源部门,经常被告诫——要贴近业务、理解业务。

但究竟什么是理解业务,并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过程。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Business Partner首先是Boss Partner,要成为老板的朋友。贴近老板,就是贴近业务。

这当然也不算错,是一种贴近业务的过程和形式。但是真正的理解业务,远远比这个复杂。

那究竟什么是理解业务,我理解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理解客户是谁?

客户,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经营企业的本质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就是这场游戏中的另一个关键参与方。没有客户,企业就成为无源之水。

理解客户,核心是理解客户的需求。这里的理解包括发现需求和创造需求。

产品是为需求而生的。客户口渴了,企业可以提供矿泉水;客户口渴的时候想喝点有味道的饮料,企业发明了可乐;当客户增加了健康的需求,企业开始生产无糖可乐。

但并不一定是先有需求,再有产品。产品有的时候会为客户创造需求。奔驰让我们拥有了对于汽车的需求;苹果公司让我们有了智能手机的需求;支付宝创造了移动支付的需求。

可见,一流的公司在创造需求。

图源/hbr.org

对于产品的功能需求只是最基础的需求。更多的需求还包括对于价格、质量、服务、交付速度的需求,即所谓的“多、快、好、省”。

以上这些都是一般的需求,实际上还有一些差异化的需求。

多数人对于价格的需求是便宜或者具有性价比的,但也有人需要价格贵的,这背后是对时尚、身份、地位的需求。一百多年前,凡勃伦就在《有闲阶级论》里提到了一种“炫耀性消费”: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

当然,除了理解客户的需求,我们同时也要理解客户的支付能力、消费意愿等等。



理解产品和服务是什么?
经营企业,要坚持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的原则。客户需要什么,理论上我们就应该生产什么。

相比较「客户」而言,「产品和服务」是内部元素,理解起来相对容易。

只要我们走近业务部门,走近业务人员,走进生产车间,走进终端销售场所,理解产品和服务基本上就不是什么难事。

理解产品和服务又包括两个内容:

第一,要理解产品和服务的功能

产品和服务满足了客户的哪些需求,它们具有哪些价值,它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有哪些优势。功能是对需求的满足。理解了功能,实际上就是理解了客户和产品是如何连接的。

第二,要感受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服务的交付过程。

产品的生产过程只有在生产车间里才能够被真切地感受到:从原材料-加工制造-测试质检-物流运输的过程,魔法般地变成客户手中的商品。

服务交付的过程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件无形的商品和服务是如何通过人或者机器交付到客户手上的。

我上一份工作就在制造行业,人手紧张的时候我也上过产线。没上生产线之前,只知道公司是生产液晶面板的,上了产线之后,从一块一块经手的零部件的流动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产品到底是什么。

交付服务也是一样。新员工会被要求直接去零售门店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来,不管你是哪个部门。哪怕是hr,也要先去门店呆一段时间。

只有亲历过跟顾客打交道,听到顾客说的话,做的事,才能更好理解我们所交付的产品和服务。



理解商业模式是什么,即产品和服务是如何卖给客户的

体验了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后,一般我们接下来一定会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公司当初选择了这样的产品和服务?

这与两件事情有关系

一是创始人的生命史。创始人过去的既往生命史,包括他的教育和成长经历,他的家庭,他的认知交往,他的工作经验,等等,都有可能决定他将来创业要干什么。
二是商业模式。就是选择做这个产品和服务是有商业价值的。

商业价值就是赚钱或者可能赚钱。我接触过这个东西,发现这东西还可以赚钱,这就是创业的初衷。

商业模式是个很大的话题,最核心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价值,简单来说就是顾客、价值和利润。我们前面两点讲的就是顾客和价值,而这部分说的是利润。

决定利润的要素有很多,用公式来说就是收入减成本,要销售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要减少和控制成本。前者是商业经营能力,后者是商业运营能力。

两者同等重要,很多企业家找到了非常好的利基市场,但不懂运营,或者不会运营,最后依然玩不转。

图源/thenextgroup.com

企业在不同赛道、不同的生命周期、不同的经营模式,利润贡献的来源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强调扩大市场,有的时候强调提升品质,有的时候又是搞好关系,还有的时候又是内部运营。

即使是需要盈利,也不一定是当下,有可能是未来。比如亚马逊这样的企业亏了几十年,依然股份大涨,京东也亏了十几年最后也赢利了。这就是商业模式的差别。

对于业务的敏感,核心是对于这种利润生产过程的理解。



理解内部的价值创造过程

过去,我对业务的理解停留在以上三点。这个月月初,我在西安诺瓦星云公司与他们的HRVP交流时,对方给我补充了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有道理。

这就是理解业务的第4个要素:理解内部的价值创造过程。

企业创造的价值,实际上并不全部凝结到产品和服务上。我们企业内部的运转过程,包括我们的流程、生产过程、协作过程、管理过程等等,也都是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一部分。

也并不只有业务部门在创造价值,职能部门也在创造价值,因此充分理解内部的价值创造过程,本身也对组织全员的尊重,也更能够理解组织内部运作的机制。

图源/chapmancg.com

哈佛大学教授、全球领导力权威罗纳德·海菲兹(Ronald Heifetz) 曾经提到过一种“阳台思维”。当你置身舞池,你被舞伴包围,视线所及,只有翩翩起舞的人群;而当你退出舞池,走上阳台,俯视舞厅,你能够看到全貌。

拥有阳台思维,完整、准确理解内部的价值创造过程,可以更充分理解价值是如何被充分传递,以及各个流程在其中的贡献作用。

简单概括起来,以上四点对应于——顾客、价值、利润、流程,它们分别构成了业务中的关键环节。

当然理解业务只是前提,业务通过战略来提升,而战略通过组织来实现,而组织又是由人构成的。所以业务战略-组织-人才是最完整理解企业经营和组织发展的关键。


李斌

盖雅工场人力资源副总裁

15 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专注组织变革与发展、战略解码、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盖雅学苑设计推出的《业务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能力“3 1”训练营》,便是基于“业务-组织-人才”的体系设计,去帮助HR伙伴能够体系化得理解业务、贴近业务、支持业务,掌握真正业务导向的“3张作战地图”;同时,还通过“人力资源数据分析”这“1个关键技能”,帮助HR学会“用数据证明人力资源工作与业务结果的关系”。

课程将在8-10月,于苏州举办。

欢迎华东区域的HR伙伴点击图片链接,了解详情。



盖雅学苑是以公益为发心的人力资源知识输出和交流平台,我们属于盖雅工场。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咨询热线 400-629-6868

扫码了解更多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

扫码了解更多

上一篇 文章
从考勤,洞见经营
如何更高效地将人管理起来?让集团让高层管理者能够清晰地知道一线的人效怎么样?
HR如何以业务为导向,用“3+1”抓手引领组织进化?
落战略、建组织、盘人才、通数据
相关推荐文章

零工经济茶饮业内卷破局,从人力管理入手

人效企业如何真正做到将本增效? 4大案例为你支招

零工经济灵活用工纳税新规出台,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盖雅工场
劳动力管理系统
我们始终关注劳动力管理领域,时刻为您创造劳动力管理价值
体验DEMO演示

产品推荐

智能排班
算法云实现多种优化目标,数据洞察助力企业转型决策,开箱即用
了解详情
实时考勤
数据实时准确,异常自动校验,让复杂考勤变得更简单、更省钱
了解详情
精益工时
精确追踪工时控制劳动力成本,打开工厂绩效的黑盒子,透明可视
了解详情
销售绩效
优化销售队伍的指标和奖金管理,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推动企业业绩增长
了解详情
劳动力分析
实时可视化劳动力数据看板,多维度交叉数据分析,打破数据孤岛
了解详情
人事薪资
重塑混合劳动力队伍的数字化员工体验,助力敏捷强韧组织
了解详情
SAP SuccessFactors
涵盖核心人事信息、排班考勤薪资、员工自助全流程,全新云端体验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