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盖雅观点 / 00后来了,管理者的五大关键任务

00后来了,管理者的五大关键任务
盖雅2022 年 2 月 10 日


HR,请回答》是盖雅学苑推出的一档聚焦解决HR及管理者工作中实践难题的直播栏目,本文来自于《HR,请回答》第二期的分享内容。
回看分享视频及领取PPT资料,请私信盖小雅“管理”。



文 | 周婧婧

这是盖雅学院第333篇原创图文

本文共6300字,阅读约需7分钟


前两天,有个知乎热榜是:腾讯的一位应届毕业生,因为部门发放的“业务突破奖”评语中强调表彰获奖同事“20小时连续工作以及一周高强度加班”,愤怒地在内部群公开宣布离职。他斥责公司“把慢性杀人当作荣誉激励”。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盖雅学苑之前的一次访谈中,一些00后及95后这样表达他们的工作态度:

“上级只能用实力,证明有资格对我进行管理。”
“我只做和工资相符的工作,拒绝无偿加班,拒绝无偿做任何非本工作内容的事。”
“有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我会愿意奋斗,反之就佛系,反正奋斗也得不到我想要的。”
“奋斗也不会发财,还不如佛系一点,吃吃喝喝做个小废物。”
……

2022年,1076万应届生即将毕业,00后真的来了,他们真的大!不!一!样!

这样一群新鲜人类,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

管理者们很矛盾,呈现两级的态度:

一种态度是“这代年轻人不行”,他们眼中的00后、95后喊着“躺平是我的自由”,其实任性、自我、不负责任、半句说不得,他们排斥甚至拒绝和年轻人合作。

一种态度是“年轻崇拜”,他们眼中的00后、95后是“为爱发光”的一代人,自信、有主见、学习能力强。很多人在谈要这样管理00后:“你开心就好”、“夸夸群,不批评”、“游戏化管理”、“不打卡、不坐班”、“萌文化”等等。

我们必须要和00后,95后合作,但他们首先是职场早期阶段的年轻人,我并不认为我们要夸大他们的能力,以及讨好地、很表面地迎合他们的喜好进行管理。

这篇文章将聚焦“五大关键任务”,说一说怎么面对和激活Z世代。



01/

00后,既现实,又理想


00后或95后(统称“Z世代”)是怎样一群人?

社会及研究机构给他们贴了很多标签,我想说说两点:

现实(活在当下):指00后、95后们很注重自我,很注重当下的体验,很善于积极获取资源来发展自己的领域。他们不再轻信“画饼”,不会因为你是上级就“屈从”你,拒绝内卷。但基于现实的需要,他们也会努力工作、甚至说点“上级喜欢听的话”——他们看得明明白白的。

想(追寻意义):理想是指00后、95后对于“意义感”的渴求。在他们的马斯洛需求阶梯上,底层的需求早已被满足了,“自我实现、追寻意义”成了刚需。

腾讯推出的《00后研究报告》,提出了“00后六大核心价值观”,“对己-自我、对事-现实”和“对社会-关怀”上下两头,正好对应了上述两点。

图源/《Z世代来袭,管理者怎么办?》分享PPT

理解了“即要现实(活在当下),又要理想(追寻意义)”,我们就能更好得理解00后、95后,理解他们的矛盾和焦虑,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

工作场所中,该怎么激活这样的00后、95后?我们谈谈“五大关键任务”:

图源/《Z世代来袭,管理者怎么办》分享PPT
1. 有价值的反馈(而非语焉不详的反馈):反馈是管理工作中最日常的互动,但真正有价值的反馈, 比想象中要少很多。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年轻人吐槽:“我的老板总是说些有的没的”——“有的没的”就是指,你的反馈是没有价值的。

2. 打造Owner文化(而非螺丝钉文化):Owner指,他是这份工作、任务的所有者,成果的享受者,后果的承担者。这里对应的是赋予00后以“掌控感”,赋予以责任。

3. 快乐驱动(而非焦虑驱动)80后、70后做好工作,很多时候是靠焦虑驱动的,我们之所以努力,是为了避免这种不好的体验。00后、95后不一样了,他们更加富足、更有安全感;他们之所以努力, 是为了追求一种美好的体验。这里对应的00后需求是,他们想要身心健康、不内卷的氛围。

4. 关注个体成长(而非忠诚公司):过去谈“员工忠诚度”,但现在更多谈“个体成长”。关注成长,解决的是“我要成为谁”的诉求。

5. 为工作注入意义(而非浑浑噩噩):意义,过去是可望而不求,是虚无缥缈的;但对于00后、95后变得很重要。为工作注入意义,解决的是“我和这个世界的连接”的诉求。

“有价值的反馈”、“打造Owner文化”、“快乐驱动”,是要满足00后“现实”的一面,满足“活在当下”的需求;“关注个体成长”、“为工作注入意义”是要满足理想的一面,满足“诗和远方”的追求。



02/

关键任务一:有价值的反馈


“上级只能用实力,证明有资格对我进行管理。”这是文章开头提到的一位00后的话。“90后不鸟管理者,却愿意被大神虐。”这是之前一个很火的演讲的标题。

怎样才能成为“有实力的上级”和“大神”?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你能提供“有价值的反馈”。

反馈是最日常的管理动作,是管理者“业务内功”和“心智修炼”的体现。在职权带来的权威越来越弱的当下,“有价值的反馈”成了“证明你有资格对00后、95后”进行管理的“实力呈现”。

但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其实并不容易。

我们通过意愿、能力、心智三大方面,来看“有价值的反馈”和“没有价值的反馈”的区别:

“意愿”指“你愿不愿意反馈”:有价值的反馈是积极的,及时的;反之是“没有反馈,或反馈太晚”。

“能力”指“你能不能做好反馈”:有价值的反馈是清晰有力的,聚焦事实和逻辑的,符合SBI(Situation-Bebavior-Impact)模型的,富有洞见;而没有价值的反馈,是语焉不详的、缺乏洞见的。(关于清晰反馈的SBI模型,详见为什么直言不讳的反馈这么难?

“清晰有力”的反馈,其实是基于管理者“对业务的理解”以及“结构化能力”。

“心智”指“你的反馈模式,是单边控制的,还是交互学习的”:有价值的反馈,是双向的交流、是不带评断的、目的是为了“结果更好”;而反之则是单向的输出、带着主观评价去反馈、目的是为了证明“我对你错”。

图源/《Z世代来袭,管理者怎么办》分享PPT

我们团队除了我,都是90后。也分享几条我们在反馈管理中,做的比较好的点:

清晰有力:我们团队文档协作较多,很多反馈也是在文档中进行的。文档反馈的好处是,可以倒逼你的反馈内容更加“言之有物”。


透明公开:最大程度做到反馈的“透明公开”,可以增强信任、减少谣言、还可以倒逼管理者“公正公平”。所以,我们会从主管带头,坚持全员公开日报。


良性冲突:反馈中“冲突”的“小火花”出现时,其实是管理者了解团队成员、了解他真正在想什么、他的障碍是什么、他的需求是什么的好机会。把握好这个机会,“小火花”就能变成“大燃料”。


露弱点:管理者并不需要表现得一切胸有成竹。主动寻求团队伙伴的反馈,暴露自己的弱点、坦诚自己的不足、提出自己的请求,往往能激发团队伙伴的潜能。



03/

关键任务二:打造Owner文化


Owner是我们内部经常提的一个词,我们经常会问:

“这个项目的Owner是什么?”

“作为Owner,你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当好Owner,你的优势是什么?”

“当好Owner,你需要提升的地方是什么?”

“作为Owner,你还需要什么支持?”

成为Owner是要强调,你是这个工作的“所有者”,这背后的需求是“掌控感”——00后、95后尤其需要拥有这种掌控感。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掌控感”也是获得心流(一种狂喜的、极致的幸福体验)的核心要素。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心流》一书中,分享了“心流”体验的三个要素:高技能和高挑战的交织、有清晰的目标、有即时的反馈,这三个要素都紧紧围绕“掌控感”的。(更多了解心流,可戳:为什么有的人总是精力充沛?

“在我们公司做活动最爽的地方:一边直接抓供应商,一边直接抓项目组成员和决定层领导,沟通行动都高效,不会因为反复沟通‘领导想要什么’而耗费过多精力。”,这是我们2021劳动力管理大会的Owner,一位96年的、喜欢汉服的姑娘,分享的她操办论坛的体验,“掌控感”就是她获得极致体验的重要因素。

但年轻人成为Owner,不意味管理者可以甩手不管。

“工作中30%的压力在于工作本身,70%来自于与人合作”,这是之前朋友圈一位00后吐槽——年轻人是否能够成为Owner,难点往往不是“他们是否具备做好这件工作的能力”,而在于“环境是否能够支持他,成为Owner”。

管理者需要打造支持Owner的文化,让年轻人能毫无顾虑、清晰坚定地勇往直前。

1. 看见目标。

相比在工作过程中手把手指导,管理者更需要花时间在前期与他一起,“以终为始”得理清目标。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事要做成什么样?” 看见并认同目标后,年轻人才能勇往直前。

比如我们狮山人力资源论坛,开始前先从“内容呈现、流量转化、品牌输出、客户连接、政府关系、项目管理”等7个方面,梳理了7条“清晰可量化”的OKR。



2. 工作内容。

这样的工作设计,更能激发“内驱力”:

① 稍高于能力的任务,稍高于资历的“角色”;

② 避免只发挥“单一技能”;

③ 尽量每个人都能体验“完整流程”的工作;

④ 60%创造型工作 40%推算型工作。



3. 打通资源。

要为团队成员扫清“合作”的障碍、帮助打通资源:

① 设置“背靠背”的OKR,让部门内或跨部门的横向合作更加顺滑;

② 做好日常的知识管理,让工作所需的场景信息清晰透明;

③ 建立一种跨级沟通的包容文化,让他们能更自如地了解信息和寻求帮助。



4. 关键反馈。

年轻人成为Owner,意味着管理者要“有意识地逐渐往后退”,按捺住自己“冲锋陷阵”的冲动。

但你需要保持观察,在关键时刻能提供“关键反馈”甚至“力挽狂澜”——要有作为最终可以承担“兜底责任”的意识。

你还可以向他呈现一些项目以外的风景,引导他跳出任务本身,换个角度再看任务。



04/

关键任务三:快乐驱动


95后、00后加入团队后,我明显感受到的一个差异是:我们80后做好一件工作,总是要靠压力驱动,靠焦虑驱动;而95后、00后他们不太一样,他们靠快乐驱动,更注重“享受这个过程中的美好体验”。

分享三个团队中的真实案例:

1. 第一次办“狮山人力资源论坛”时,项目时间过半了,负责的95后姑娘依然轻松快活,看到她不焦虑我就焦虑了:


85后(主管):“你办论坛要焦虑感,不焦虑怎么能办好论坛呢?”

95后(项目Owner):“我就不明白了,开开心心也能把活干了,为什么一定要焦虑呢?”

85前(VP):“焦虑可以促进肾上腺素分泌,肾上腺素分泌会让工作效率更高。”



2. 去年818人力资源日,我们推出了一个视频(致敬HR | 在成为HR的路上,慢慢成为“自己”),这个视频唤起了很多HR伙伴的共鸣,赢得了很多认可。大家围在一起复盘时,80后和95后Owner的感受截然不同。


85后(主管):压力很大,很焦虑。花了很多精力和经费做这件事,担心做不好。

95后(项目Owner):一直乐在其中,很高兴有机会尝试之前没做过的事!



3. 我们大项目结束后,会通过文档收集大家觉得“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的反馈建议。但年轻同事把文档改了,改成:“做得好的地方”及“做得不好的地方”,还加粗备注:做得好的,每人至少写三条


我开始思考,我这样的80后,成长中接受到的教育方式是——“不好好学习,就会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会找不到工作……”,这种模式,也被带到了工作中。

而年轻的95后、00后不一样了,他们在更加包容、富足的环境中成长,更加轻装前行、更有安全感。

我们是苦大仇深得把活干了,他们是要开开心心得把活干了。

我们之所以努力,是为了避免一种不好的体验,他们更多是为了追求一种美好的体验。

00后、95后也更珍惜自己的身心健康体验,他们开始拒绝内卷、反抗PUA,所以出现文章开头腾讯应届生如此强烈得对抗对于公司“表彰过渡加班”。

80后的管理者是不是要向90后、00后学习,工作得更快乐一些?多给自己一些奖励?

80后的管理者,想要激活00后、90后,是不是要多营造些快乐的氛围?多去引导关注工作过程的乐趣和收获?是不是要少一些批判,多一些表扬和认可?是不是要摈弃“大力出奇迹”的野蛮生产力思路,多一些科学管理,让大家更加工作生活平衡?



05/

关键任务四:关注个体成长


以前,HR们谈“员工忠诚度”,后来改成了“员工敬业度”;再后来终于切换视角了,开始谈“员工满意度”、“员工体验”。

这两年,谈得更多的词是“学习成长”。这和Z世代新员工的需求变化相关——物质精神更加富足的00后、95后员工,早早就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谁”这样的问题。

搞清楚“我想成为谁”,并将这一“人生核心目标”与当前工作结合,才能真正激发内驱力。

2021年初,微软发布了员工体验平台Microsoft Viva,将员工体验聚焦于Connections、Insights、Topics、Learning四个关键词。“学习成长”成了“员工体验”图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021年度,“DDO组织”的概念特别火热。DDO全称是“Deliberately Developmental Organization”,中文是“锐意发展型组织”。所谓“锐意发展型”组织,是指把“发展人,作为一项刻意而为的一项工作、而非自然而言发生的结果”。(更多DDO组织,可戳:好的公司,鼓励员工暴露缺点

这里“发展人”,并不是指人的职业发展,而是指人的心智发展。DDO组织会为此刻意做很多事:

1. 暴露和公开自己的长板和缺点的“棒球卡”。

2. 反馈负面情绪、记录心理痛楚的“一痛就按”APP。

3. 下级批评或挑战上级的“即时反馈”APP。

4. 刻意训练自己缺点和不足的“反手”。

5. 帮助同伴更深刻了解自己的“金鱼缸对话”。


或许我们不能像DDO组织那样,刻意发展人,但是不是花一些时间,在和大家谈KPI的时候,也谈一谈成长?

我之前重新设计了HR提供的、新同事的“试用期转正要求表”,把名字改成了“180天找到核心支点计划”,也修改了表中的一些表述——我花了那么长时间、用了那么多方法面试这位新同事,不是希望再通过试用期来“验证她不行”的。我希望给到这位新同事的,不是试用期的考核要求,而是她这180天的成长目标。

这样的理念在我们做季度、半年度、年度OKR的时候,也会一直存在——我们强调要和公司指标、目标对齐,但同时也强调要与同事们的成长及发展目标对齐。



06/

关键任务五:为工作注入意义

盖雅学苑曾发起关于“工作的意义”的讨论,不同代际的说法确实不太一样:

40后-60后:“为社会发光发热,本身就很有意义。”

80后:“对我来说,奋斗是人生的底色。”

00后:“有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会愿意为之奋斗,反之则佛系。”

老一代群体会为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和理想而工作;80后伴随改革开放成长,更强调为现实的日常生活和个人成长而工作。

但00后、95后这些“网生一代”不一样了,他们徜徉在互联网中,但似乎也更容易感到虚无——现实和理想的鸿沟,加剧了意义的虚无感,而“意义的虚无感”带来了“工作的倦怠”。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网络新词:打工人、摸鱼、佛系、奋斗逼。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企业组织,作为管理者,可以做点什么?

“要让每一个员工,都理解业务”——这是《奈飞文化手册》中的一句话。相比宣传宏大的、抽象的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做到这一点似乎更加迫切。而且,它的效果是很惊人的: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亚当·格兰特通过实验发现,“当呼叫中心的员工有机会了解他们的服务对终端客户的影响时,工作效率会提高171%。”

分享几点我们为了“让员工理解业务”做的事情,它们对于Z世代愿意且能够做好工作,确实帮助很大:

1. 入职第一天,首先讲公司商业模式和组织状态。

2. 个人OKR,对齐部门主管、中心主管、CEO。

3. 无论什么岗,必须考核“讲公司业务PPT”。

4. 新员工需要跟着销售拜访客户。

5. 让大家都有机会,听客户“高管说”。

6. 让伙伴突破主管的“瓶颈”,跨级沟通和汇报。



07/

00后,在修正“管理陋习”


写了这么多我们80后主管应该怎么对待00后、95后;我突然在想,我们初入职场时,是怎么被管理的?

这三句话,是我以及身边的80后,刚加入职场时,从主管那儿听来的:

“年轻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给领导背锅。”

“这杯水为什么不是温度刚刚好?”

“我刚刚已经说过一遍了,我不想说第二遍。”

这三句话背后,是自大、挑剔、傲慢,无处不在的权威感和无处安放的自我。类似的话,还有很多。

以前我们能接受这些话,是因为在以前它们是对的吗?

上文提到的五大关键任务,对过去的我们不适用吗?

如果我们曾经体验过的管理,是有价值的反馈、是支持Owner的文化、是快乐驱动、是成长被关注、是看得见意义的工作,我们是不是能够做得更好、收获到更幸福的体验?

正确的管理该怎么做,一直都没太大变化。

只是,相比过去,新一代的年轻人“不愿意再忍受”了。新的年轻人并没有颠覆我们的管理,他们只是在修正旧有的“管理的陋习”。

——全文完




一键预约下期分享
主题:《HRBP独自坐跷跷板,怎么破?》鲁非

时间:2月11日(周五)14:00-15:00

盖雅学苑是以公益为发心的人力资源知识输出和交流平台,我们属于盖雅工场。

盖雅工场依托「软件 服务」助力企业劳动力管理数字化转型,现已帮助1500 企业实现运营数字化、用工多样化、流程自动化、管理效能化。

排班考勤、核心人事、精益工时、销售绩效、灵活用工,盖雅都能搞得定。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咨询热线 400-629-6868

扫码了解更多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

扫码了解更多

上一篇 文章
股票分红350亿?详解华为的股权激励怎么玩
如何避免员工一劳永逸、少劳多获?
慈兴集团 | 盖雅 × SAP SuccessFactors系统成功上线
慈兴集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同步研发和批量生产高端汽车轴承、工业机器人轴承及汽车零部件的配套企业之一...
相关推荐文章

零工经济茶饮业内卷破局,从人力管理入手

人效企业如何真正做到将本增效? 4大案例为你支招

零工经济灵活用工纳税新规出台,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盖雅工场
劳动力管理系统
我们始终关注劳动力管理领域,时刻为您创造劳动力管理价值
体验DEMO演示

产品推荐

智能排班
算法云实现多种优化目标,数据洞察助力企业转型决策,开箱即用
了解详情
实时考勤
数据实时准确,异常自动校验,让复杂考勤变得更简单、更省钱
了解详情
精益工时
精确追踪工时控制劳动力成本,打开工厂绩效的黑盒子,透明可视
了解详情
销售绩效
优化销售队伍的指标和奖金管理,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推动企业业绩增长
了解详情
劳动力分析
实时可视化劳动力数据看板,多维度交叉数据分析,打破数据孤岛
了解详情
人事薪资
重塑混合劳动力队伍的数字化员工体验,助力敏捷强韧组织
了解详情
SAP SuccessFactors
涵盖核心人事信息、排班考勤薪资、员工自助全流程,全新云端体验
了解详情